![]() |
计划行为理论知识中心 |
|
获得访问所有12manage知识中心和论坛,包括人类行为。 完全免费。 |
Icek Ajzen(1985,1991)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(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,TPB)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。 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。 TPB是Ajzen和Fishbein(1975,1980)共同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(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,TRA)的继承者, 因为Ajzen研究发现,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,而是处在控制之下, 因此,他將TRA予以擴充,增加了一项对自我“行为控制认知”(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)的新概念, 从而发展成为新的行为理论研究模式——计划行为理论(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, TPB)。 计划行为理论的三项考量根据TPB,人的行为模式受到三项内在因素影响:
在三个考量的各自范畴内,行为态度的考量会使人产生对待行为的正面的或负面的态度,行为规范性的考量会使人感受到周遭的社会压力,行为控制因素的考量则会导致人的实际行为控制度的上升。 此三项因素的综合则构成了人的行为意向(Behavioral Intention)。 作为一般性的法则,如果个人行为态度和主观性规范是正向的、积极的,那么个人对该行为认定的实际控制就会愈多,采取该行为的意向将愈强。 过去行为的余效影响2002年,Ajzen对过去行为对后继行为的余效影响(Residual Effects)进行了调查研究。 他得出结论:余效影响确实存在,但不能够由此得出习惯化行为(Habituation)的结论,如许多其他学者认为的那样。 有证据显示,当行为意向与具体行为和谐一致的时候,余效影响是微弱的。 而且,当行为意向非常强壮、个人预想现实可靠的时候,且已制定了执行行为意向的具体方案,余效影响将会消失。 旅游行业的一个研究项目证明,过去的旅行经验对未来旅游活动的影响,只发生于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时候。 运用: TPB帮助解释为什么充斥大量信息的广告战不灵验, 如此的广告宣传只能够提高消费者关于产品的知识,却无助于大幅度改变消费者行为。 只有那些致力于改变消费者态度和对对标准的感知,以及控制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的广告,才会产生较好的广告效果。 同样,在管理方面,那些将重点放在解释某某重要性上的项目(意在知识转变)也不可能取得成功, 相反,应该关注于员工的行为态度、主观性标准以及行为控制认知,使员工产生内在的变革意向。 参考书: Icek Ajzen, Martin Fishbein -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-
比较: Change Phases[变革阶段] | Six Change Approaches[六变革法] | Appreciative Inquiry[肯定式探询] | Positive Deviance[正向偏差] | Change Model Beckhard[Beckhard变革模型] | Force Field Analysis[力场分析法] | Bases of Social Power[社会权力基础] | Core Group Theory[核心组理论] |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[业务流程重组] | Kaizen[改善] | Change Management[变革管理] | Managing for Value[价值管理] | Levels of Culture[文化层次] | Changing Organization Cultures[组织文化变革法] | Framing[心理定格] | Attribution Theory[归因理论] | Culture Types[文化类型] 返回到分类主页: 沟通与技能 | 伦理与责任 | 人力资源管理 | 知识与无形资产 | 营销 |
|
关于12manage | 广告服务 | 链接到我们/引用我们 | 隐私 | 建议 | 服务条款
© 2021 12manage - The Executive Fast Track. V15.7 - 最后更新:16-1-2021。所有名称™它们的主人的。